新闻中心
南安石材总部经济大幕拉开作者:蔡勇猛 来源:《海西石材》杂志 时间:2016-3-18 11:32:42
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启动“总部经济”呼之欲出
2015年11月8日,中国水头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项目奠基仪式正式启动,在历经一年多时间的前期论证与规划之后,石材产业总部基地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位于海联创业园沿海大通道西侧的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该项目总占地达326亩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是南安市石材千亿产业集群和南翼新城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按照规划,从北至南分别为A、B、C三块区域,占地分别为38亩、99亩、189亩。据了解,A地块主要建设综合商务楼群,拟定打造为石材品牌孵化平台与加工研发设计平台、石材产业信息中心;B地块则打造为企业总部,引进石材、石材矿山、石材贸易、石材机械等行业前50强入驻,集中办公则主要引进平台类企业入驻,如设计公司、装饰公司石材设计部、石材电子商务企业、石材质检、石材指数、石材标准类企业;C地块则设置囊括企业总部平台、石材博物馆以及石材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
三大区域的功能定位,揭示了产业运营中心的整体框架,即是集石材会展、总部、研发、电商、文化、营销和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平台。 石材产业运营中心总经理洪良贵告诉《海西石材》杂志,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的战略规划,旨在整合周边区域功能实现定位互补,抓重点功能,形成大体量,打造水头石材明确的特点与影响力。 “中国石材产业总部基地将打造成集石材产业的全球营销、管理、服务总部,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出口基地和信息中心为一体的企业总部聚集基地,是世界级的高档石材商贸平台。” 通过产业运营中心的龙头辐射作用,将为广大石材企业提供一个集产品设计、营销、管理、服务,以及总部办公的平台,通过提供这种系统配套的资源服务,无疑对进驻企业打造品牌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将促进石材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品牌的提高,并进一步推动中国石材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水头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的诞生,只是南安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在石材产业腾飞十余年后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石材产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调整期的阵痛之中。不少石材人也逐渐意识到,在市场遭逢寒冬,而竞争又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石企之间各自为战必然导致产业整体陷入被动,石材产业亟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带领产业走向新蓝海。而集群化的战略转型升级则是必经之路。 石材产业展示运营中心是经济新常态催生的产物,昭示着现代化配套服务的全球综合性平台正在日趋成型,石材产业迈入总部经济时代的大幕正在逐渐拉开。 所谓总部经济,即因为某一单一产业价值的吸引力,而出现众多资源大规模聚合,形成有特定职能的经济区域,在此区域高端集合,如同军队里发号施令的司令部,司令部辐射周围区域,成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模式,该区域也相应地被称为总部基地。 有学者将总部经济概括为:“在单一产业价值观念中的现代人类高端智能的大规模极化与聚合。如今,全球经济已进入新的竞争模式时代,产业集群、市场集群已然成为引领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路径,成为一个地区提升经济竞争力和活力,抢占经济新一轮发展先机的高地。 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产业集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集群战略所带来的合作创新,无疑是促进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重要动力。一个区域想要发展总部经济,就应当凭借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推动企业与辖区实现双赢。
千帆竞航,揭示总部基地整体脉络 沿着水头沿海大通道往石井方向行驶1公里左右,便是气势恢宏的工业园区——南安市滨海工业基地。按照规划,滨海工业基地共有水头项目区、石井项目区、前梧邦吟项目区、福山项目区二期以及海联创业园区5大项目区。
据滨海工业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3年开建的滨海工业基地,总规划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有128家入驻企业,其中95家企业投产,投产项目年税收超过3亿元。 走进海联创业园区中小企业运营中心,一栋栋总部大楼拔地而起。瑞发、英良、新鹏飞等石材企业总部大楼皆已封顶落架,整片企业运营中心的框架大致成型。 “中小企业运营中心总投资额约为21亿元,目前已经有22家企业将总部设置在这里。”海联创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石材总部经济区的逐渐崛起,未来该运营中心将集商务办公、产品展示、信息交流、研发设计、物流与金融为一体,利用总部集群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调整全国战略布局,形成“大集团、大产业、大品牌、大联盟、大商贸”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与中心企业运营中心隔溪相望的是海西石材城,该项目在石材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其他成熟的产业相比,水头石材产业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可以整合周边产业资源、带来企业及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综合型服务市场平台。
海西石材城作为海联创业园园区体量最大的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占地达1800亩,其总体规划,包括了大板市场、花岗岩精品市场、荒料堆场、大理石加工厂、异型加工厂、精品研发展示中心、金融服务咨询中心、商务办公配套通关保税区等各功能区块,能够满足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加工制造、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在内的所有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能往石材行业上下游纵向延伸,实现上下游资源平衡配置,这不但有利于强化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而且可以实现企业资源互补,提升行业整体的水平和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海西石材城内条板、大板一二期、荒料堆场、保税仓、大板加工厂、异型加工厂及商务楼、餐饮配套已经投入使用。作为石材产业市场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西石材城将商业、办公、生产、展览、会议等行业空间功能进行有序的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使得区域品牌更加集中,市场业态更加完善。
与海西石材城比邻而居的则是英良印象五号文创园,象征着石材企业对“石文化”的探索。由办公区、酒店区、展馆区、住宅商业配套区等四大部分组成的文创园,集办公、交易、展示、研发、设计、酒店、商住、博物馆等功能于一体,未来将打造成一个集中外石文化展示,奢华板材品鉴与收藏、石材工艺品展示与销售,石材工业设计理念与作品展示交流,石材装饰设计,电子商务及贸易为一体的国家级石材产业文化创意型工业旅游基地。 而除了上述的产业运营中心、海西石材城、中小企业运营中心、英良印象五号文创园之外,基地内包括光明石材城以及周边几个大型商住配套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产业的高度集群、全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揭示了未来南安石材总部基地的整体脉络。
筑巢引凤,南安石材再出发 南安市政府相关人员告诉《海西石材》杂志,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南安石材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如今,政府对于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也相当明确,即以加快大平台建设,构建石材行业的“信息、贸易、定价”三大功能体系为轴,以建立集展示、交易、质检、服务、金融的信息交流平台为辅,并以水头为纽带联系国内国际石材人,促进更多发展要素在水头聚集,利用总部集群效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及全国战略布局。 “具体来说就是,南安将把建立石材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平台、大力发展石材产业总部经济作为未来石材产业发展的战略主攻方向。总部基地在企业发展、品牌提升方面提供了包括商贸、文化、科研、信息和配套服务等在内的丰富资源,行业竞争的发展将逐步从单方面的竞争走向系统的竞争。”该负责人介绍道:“整合周边区域功能实现定位互补,抓重点功能,形成大体量,打造明确的特点与影响力,并与文化进行深度结合,这是石材总部基地的大方向,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发展内涵,增大经济总量,增强辐射力、集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牵引、以产业为核心、以配套为重点,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引导把总部基地项目培育成整个区域石材乃至建材产业转型的大平台。”
编后语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将逐步从低端往中高端升级。与之相对应的,石材产业也面临着从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过渡。新常态下,南安石材产业再出发,更离不开强大的合力推动。如今,随着石材产业总部基地的面纱逐渐揭开,一个以综合市场为载体,整合全球石材全产业链资源,同时深耕石材内涵,提升石材附加价值,并以密集业态带动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度汇集的产业链型总部基地正缓缓呈现在全球石材人眼前。 |